2022年4月自考00659新聞攝影真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達蓋爾攝影術正式發(fā)布于(D)
A、1539年
B、1639年
C、1739年
D、1839年
2.1902年,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使用照片的報紙是(D)
A、《新聞報》
B、《時代報》
C、《世界日報》
D、《新民叢報》
3.中國有名可考的第一個職業(yè)新聞攝影記者是(D)
A、沙飛
B、戈公振
C、邵飄萍
D、李少穆
4.《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這張抗戰(zhàn)時期優(yōu)秀攝影作品的作者是(D)
A、石少華
B、吳印咸
C、李少穆
D、王小亭
5.羅伯特·卡帕的著名新聞攝影作品“共和國士兵之死”攝于(A)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6.世界上第一臺135機械照相機是(D)
A、柯達
B、尼康
C、佳能
D、萊卡
7.愛德華·韋斯頓拍攝著名的人體攝影作品《蒂娜的裸體》屬于(D)
A、抽象派攝影
B、達達派攝影
C、繪畫主義攝影
D、形式主義攝影
8.世界上第一次采用直播衛(wèi)星傳播電視節(jié)目的國家是(D)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日本
9.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的畫報是(B)
A、《良友》
B、《人民畫報》
C、《人民中國》
D、《圖畫時報》
10.中央電視臺的前身是(B)
A、延安電視臺
B、北京電視臺
C、重慶電視臺
D、上海電視臺
11.1969年誕生的世界上第一部自動曝光相機是(D)
A、柯達E35
B、佳能E35
C、尼康E35
D、雅西卡E35
12.1992年佳能公司推出照相機自動對焦新的方法是(C)
A、紫外對焦
B、紅外對焦
C、眼控對焦
D、藍光對焦
13.開發(fā)研制MS卡(記憶棒)的公司是(C)
A、富士
B、松下
C、索尼
D、東芝
14.適合體育攝影使用的變焦鏡頭是(D)
A、16~35mm
B、24~70mm
C、28~105mm
D、70~200mm
15.相機白平衡三種熒光燈模式中的“熒光3”對應的色溫是(B)
A、3500K
B、4200K
C、5000K
D、6700K
16.光的色溫越高,光線顏色(A)
A、偏藍
B、偏黃
C、偏紅
D、偏綠
17.Photo Mechanic軟件擅長的功能是(C)
A、處理RAW圖片
B、處理TIFF圖片
C、快速處理大量圖片
D、快速處理少量圖片
18.圖片編輯對新聞照片后期處理可以(A)
A、剪裁畫面
B、修改內(nèi)容
C、修改色彩
D、拼接照片
19.在新聞攝影中,最方便快捷的補光工具是(B)
A、碘鎢燈
B、閃光燈
C、反光板
D、LED燈
20.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的電視新聞評論口號是(B)
A、實事求是
B、用事實說話
C、評論為主,說理在先
D、評論為主,說理在后
21.電視新聞攝影是在新聞現(xiàn)場,有目的、有選擇地拍攝(D)
A、有程序有計劃的內(nèi)容
B、導演決定的情節(jié)內(nèi)容
C、擺布和計劃的情節(jié)內(nèi)容
D、反映事態(tài)與人物活動畫面
22.電視新聞攝影遵循真實性原則,用真實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與(C)
A、變革進步
B、面貌氣象
C、人的精神面貌
D、社會新的秩序
23.電視新聞報道由“短、平、快”逐漸轉入到(A)
A、“深刻、豐富、厚重”
B、“全面、豐富、細致”
C、“詳細、豐富、細致”
D、“精彩、詳實、全面”
24.為獲得真實的素材,電視新聞批評性報道攝影常采用(A)
A、偷拍
B、擺拍
C、跟拍
D、追蹤拍
25.電視訪談中,為保護一些特殊采訪對象應該(D)
A、背面拍攝
B、側面拍攝
C、斜側面拍攝
D、后期制作馬賽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6.“紀錄片之父”格里爾遜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有(AE)
A、《夜郵》
B、《向日葵》
C、《馬車夫》
D、《教堂大門》
E、《漂網(wǎng)漁船》
27.我國著名報人戈公振的著作有(AC)
A、《新聞學》
B、《新聞攝影》
C、《中國報學史》
D、《中外報業(yè)史》
E、《新聞攝影史》
28.美國華盛頓郵報將新聞圖片的檔次劃分為(ABCD)
A、親切感
B、信息含量
C、形象因素
D、情感因素
E、藝術含量
29.中央電視臺已開播的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欄目有(CDE)
A、《60分鐘》
B、《新聞聯(lián)播》
C、《新聞調(diào)查》
D、《焦點訪談》
E、《觀察與思考》
30.拍攝動體對快門速度的選擇應考慮的因素有(ABCD)
A、動體的速度
B、動體的方向
C、動體的攝距
D、鏡頭的焦距
E、想取得的效果
31.自動曝光補償功能適用的曝光模式有(BC)
A、全自動
B、光圈優(yōu)先
C、快門優(yōu)先
D、焦距先決
E、M曝光模式
32.閃光燈拍攝人物,消除“紅眼”的方法有(ABE)
A、將閃光燈朝向墻壁
B、將閃光燈朝向天花板
C、將閃光燈對準被攝人物
D、要求被攝人物正視相機
E、要求被攝人物視線離開相機
33.電視新聞攝影完整傳達的生活原始信息有(ABC)
A、形象
B、聲音
C、運動時空
D、畫面結構
E、運動鏡頭
34.電視新聞直播更強調(diào)新聞報道的(AD)
A、時效性
B、藝術性
C、科學性
D、真實性
E、形象性
35.電視新聞評論所具有的形象化主要體現(xiàn)在(ABC)
A、用事實說話
B、重視多角度取材料
C、重視出鏡記者和主持人作用
D、重視被攝影對象的燈光效果
E、重視電視攝像機的曝光和構圖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銀版攝影法
達蓋爾又用他研究出的技術對日常事物進行拍攝,從而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拍攝方法。他以自己的名字將這種攝影術命名為“達蓋爾攝影法”。這就是舉世公認的“銀版攝影法”。
37.抓拍
對于新聞攝影來說,抓拍是主要的拍攝方法,是指攝影記者深入新聞現(xiàn)場,充分利用現(xiàn)場的自然環(huán)境,在不干涉、不影響被拍攝者的情況下,抓取被拍攝者最自然、生動、真實的瞬間。
38.中心重點平均測光
中心重點平均測光是相機做出的一個平均測光方式,它的曝光值比較傾向于畫面中心的亮度。也就是說,當照片中的被攝體處在畫面的中心位置時,這種測光方式才可以被使用。
39.光線色溫
光的色溫是光顏色的一種標志,光的色溫越高,光線越偏藍;光的色溫越低,光線越偏紅。
40.斯坦尼康穩(wěn)定器
由減震臂、平衡組、減震背心三部分集合而成,利用減震臂將攝影師與攝像機隔絕開來,使運動產(chǎn)生的震動通過彈簧吸收,以降低攝像機的震動。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41.簡述新聞人物肖像用光的要點。
答:
(1)光的強度;
(2)光的質(zhì)量;
(3)光的色溫;
(4)光的角度;
(5)眼神光。
42.簡述深度報道類電視新聞攝影的特點與要求。
答:
(1)強烈的細節(jié)意識;
(2)充分發(fā)揮兩極鏡頭的探索性;
(3)最大程度發(fā)揮攝像機的形象敘事特點;
(4)鏡頭要注意保護某些被采訪對象,也包括采訪記者本身。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3.論述會議新聞的拍攝。
答:
(1)找到合適的位置。搶位置其次要靠智力上的優(yōu)勢,把問題想在前面。不是什么會議都是靠身體占位就能夠拍攝下最佳畫面的。在其他攝影記者瘋搶位置的同時,為了表現(xiàn)會議的重要性和媒體的關注程度,攝影記者可以采取置之事外而拍之的方式,站在遠處的高點,或者自己自帶梯子,在人群外搬把凳子,再或者爬上旁邊的樹木、電線桿,拍攝媒體采訪會議的全貌。
(2)使用恰當?shù)募记?。攝影記者經(jīng)常采用情感攻勢(套近乎)、小禮物攻勢(準備好有特點的小禮品)、許諾攻勢(以后在與攝影記者及其所在單位交往時,可以享受優(yōu)惠條件……)等,以獲得組委會安排自己拍攝某位重要參會人的機會。
(3)拍出變化、拍出問題。在會議新聞方面,報紙、雜志一般只會刊登岀一至兩幅作品,所以有時候,照片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出會議的內(nèi)容和精神。這就需要攝影記者在拍攝前就要想到會議的問題。好的攝影記者會花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會議攝影,研究會議內(nèi)容,盡量選擇合適的技巧去完成一幅能夠反映出會議變化和特點的照片。
44.論述新聞攝影的基本特征。
答:
(1)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攝影作為新聞的一個種類,真實性當然也是其首要要素。
(2)形象性。新聞攝影用影像傳遞信息,為受眾提供直觀的視覺形象。新聞攝影要用形象說話,這要求新聞攝影拍攝的內(nèi)容應該是具體的人、物、動作、過程,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思想。新聞的信息量和思想應該蘊含在新聞形象之中。用視覺形象去表現(xiàn)新聞事件的情節(jié)、內(nèi)容,表現(xiàn)新聞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新聞的意義。
(3)時效性。新聞講求時效性,新聞攝影更需要講求時效性。
(4)現(xiàn)場性。與其他門類的攝影不同,新聞攝影要求拍攝活動必須來源于新聞事件發(fā)生的現(xiàn)場或者新聞人物活動的現(xiàn)場。
(5)典型性。新聞攝影應盡量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形象或典型瞬間,保證新聞形象的真實和自然,保證新聞形象能夠準確、深刻地反映新聞事件的本質(zhì)。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45.題45圖為刊登在某報的新聞圖片,文字說明是“深圳90后女孩當街給殘疾乞丐喂飯”用于宣傳90后中的好青年。有知情者透露,女孩喂飯的照片為擺拍,他看到一對年輕男女帶著一位殘疾老人來到此處,年輕女孩蹲著給老人在路邊喂了幾口飯,年輕男子用手機拍了幾張,還讓女孩把包包放好一點,喂了兩三口,拍完照后,女孩和同伴留下老人一起離開。
結合該圖片,分析新聞攝影拍攝與圖片說明要求。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